一、扎染布的介紹
扎染布是大理白族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產品,古稱絞纈,大理叫它疙瘩花布、疙瘩花。扎染,古稱雜花布,又叫絞纈染,是民間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藝,起源于1000多年前中原地區,如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縣城、大倉、廟街等地制作。位于蝴蝶泉邊的周城鎮,是一個白族較大的聚居村落,有1500多戶人家,8000多人,村中的白族婦女尤擅長扎染和刺銹,幾乎“家家有染缸、戶戶出扎染”,有扎染之鄉的美譽。
二、白族民間工藝品作文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在大理城鄉隨處可見。扎染不僅代表著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扎染如此受歡迎,是由于特有的有別于其它染織物的個性。樸素自然,藍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張揚,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勞、質樸、純潔、誠實、善良和樂觀、開朗、熱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傳統藝術的標徽。
據《實儀錄》載:“漢年間有染纈色法,不知何人所造?!睆摹赌显t國傳》和《張勝溫畫卷》中人物的衣著服飾來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懂得了“染采紋秀”。特別在盛唐時期,扎染已在白族地區成為民間時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帝進獻的貢品。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傳統民間工藝產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其花形圖案以規則的幾何紋樣組成,布局嚴謹飽滿,多取材于動、植物形象和歷代王宮貴族的服飾圖案,充滿生活氣息。其扎染分為扎花和浸染兩個環節。扎花是以縫為主、縫扎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范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浸染采用手工反復浸染工藝,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致。產品有匹色布、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手巾、圍巾、枕巾、床單等上百個品種。
近年來,大理喜洲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扎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了彩色扎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彩色扎染突破了傳統單色扎染色調的局限,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利用扎縫時寬、窄、松、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白族地區,一種稱為反樸法仿扎染的工藝制品正應運而生。反樸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潑畫而非潑畫,圖案花紋兼有扎染與潑畫之風格的新工藝。其特點是在扎染工藝上省去了扎結這一工序,圖案花紋色暈層次更為豐富,呈現出錯雜融渾、斑斕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樸法仿扎染具有同曲異工之妙,能產生朦朧流動的風格和回歸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現物像,增添藝術魅力。
三、智游吧扎染白族那個視頻的背景音樂
Nocturne
播放
歌手:Secret Garden
語言:英語
所屬專輯:Inside I'm Singing
發行時間:
四、大理有哪些民間藝術?
白族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