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蒙古族特有的樂器有哪些】熱度:550
一、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是什么?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它音色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于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關于馬頭琴的來歷,還流傳著一個優美動人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牧童有一匹心愛的駿馬,馬的皮毛像發亮的錦緞,馬的啼聲像悅耳的金鈴。這匹馬每天在牧童身邊,形影不離。后來橫行霸道的王爺看中了這匹馬,派人把馬搶到王府。駿馬到王府后,思念牧童,不吃不喝,日夜嘶鳴。一天,駿馬掙脫僵繩,逃回牧童身邊,王爺發怒,趕來用毒箭射死駿馬。牧童十分悲傷,日夜抱著死去的駿馬痛哭不止。一天晚上,牧童在夢中見駿馬又活了,駿馬依偎在他的身邊嘶鳴,聲音悲凄感人。牧童醒后,覺得駿馬的鳴聲總在他耳邊回旋。于是他用駿馬的頭骨做琴筒,腿骨做琴桿,用馬尾做琴弦和弓弦,用套馬桿做弓子,又在琴桿頂上雕了一個駿馬的頭像,做成一架馬頭琴。小牧童用它拉出娓娓動聽的曲子,仿佛聽到了他心愛的駿馬的嘶鳴。從此,蒙古族便有了自己的樂器——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種弦樂器。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您的耳畔奏響時,閉目冥思,眼前仿佛出現了遼遠坦蕩的大草原。
二、蒙古族最出名的拉弦樂器是?
馬頭琴,蒙古人稱之為莫琳胡兒,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馬頭琴也具有構造精細、攜帶方便的特點。一棵高傲的馬頭挺立在上方,細長的琴桿連著梯形的共鳴箱,兩支弦軸分立在馬頭的左右,緊拉著兩根琴弦,還有一把與琴體分離的琴弓。正面看去琴體猶如一匹馬變了形的半身像。
三、馬頭琴為什么深受蒙古族喜愛
從山林狩獵文化時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樂器,不是馬頭琴,而是火必思、圖卜碩爾等彈撥樂器且多用于娛樂性歌舞與舞曲伴奏。從《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記載來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時期,蒙古民族樂器尚以彈撥樂器為主,元代的蒙古軍人和牧民,善彈火必思,喜跳集體踏歌。當草原游牧音樂迅猛發展之后馬頭琴這件拉弦樂器便脫胎而出,得到廣泛普及,并且最終取代彈撥樂器的地位,成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間樂器。顯然,拉弦樂器取代彈撥樂器,火必思逐漸衰退,馬頭琴便順理成章地成為蒙古樂器的主角。
四、蒙古人嘴中的樂器叫什么
是口弦??谙矣址Q口琴、響篾、吹篾或彈篾。歷史悠久、形制多樣,在我國的大部份地區都很流行,可以獨奏、齊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在人們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谙业钠贩N非常多。根據制作材料的不同,有竹制和金屬制的兩種口弦;根據簧片數量的不同,有單片弦和多片弦;根據演奏方法的不同,又有用手指彈撥和用絲線抻動的兩種口弦。
五、蒙古族同胞為什么喜歡馬頭琴?
你想想看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大多會喜歡快節奏的音樂,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很忙碌,而蒙古族游牧生活,草場寬廣,一望無垠,生活也是與世無爭的,所以會喜歡緩慢的,悠揚的馬頭琴長調,它能體現牧民的生活,牧民的性格。如果你站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也回想長長的喊幾聲把胸部的空氣全都擠出去~~~蒙族都喜歡馬頭琴沒錯,但不是都喜歡長長的那種調字(這與生長環境有關),但是現代的馬頭琴也有歡快的曲子,不是你想象的那樣一成不變的長調調.
六、為什么蒙古族喜歡馬頭琴
蒙古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節日還是平時把酒贏歡,彈唱是不可或缺的,琴這樣的樂器是不能缺的;蒙古族也是個游牧民族,追水而居、哪里水草豐盛就遷徙到哪里,所以在不斷的遷徙過程中需要一個強有力而速度快的交通工具來裝載日常生活用品和驅趕成群的牲畜,這時馬就成了最適合的工具;所以蒙古族又被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
但是馬在蒙古族心目中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忠實的朋友。 馬在蒙古族南征北戰,建立大蒙古汗國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 。它就如同我們蒙古士兵的戰友時刻陪伴在他們身邊。 所以在很早的時候我們能歌善舞的蒙古族把馬的頭做為標志,安置于琴頭做成馬頭琴。馬頭琴不盡是一種樂器,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表現。所以我們蒙古人喜歡馬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