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描述的是】熱度:1438
一、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這些詩句是中國傳統什么意思的特征描寫?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是對中國戲曲現象生動的描述。
這種描述反映出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是場景虛擬化。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
擴展資料:
古代戲曲的起源:
1、中國戲曲從原始的歌舞發展而來。
早在原始社會,人們過著刀耕火種、捕魚打獵的生活。為了獲取食物,人們在采集或出獵以前,要進行跳舞、歡歌的祈禱活動,以求成功。原始社會的儀式性歌舞因為要用人來裝扮野獸或其他事物,便為后世人們裝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鑒。
儀式性歌舞到后來發展為各種既娛神又娛人的節日民俗,成為一種歌舞傳統。以后,宮廷和民間還有各種祭祀神靈、驅除瘟神的儀式,大家載歌載舞,活動中還需要裝扮人物。
2、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即優伶。
優伶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專業演員。關于“優伶”,有這樣的說法,據說,滑稽戲為中國戲曲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礎?;鼞蜃钤缡怯?ldquo;優”發展來的。優是國王貴族的弄臣,專以諷刺國王和貴族的缺點為職業。
3、元朝時,中國戲曲藝術開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現元雜劇。
元代的戲曲形式稱為元雜劇。元雜劇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關漢卿和《竇娥冤》。此外,還有王實甫的《西廂記》等。
4、明代時,出現昆曲。
昆山腔發源于江蘇昆山,最初只是些民間小唱,曲調悠揚婉轉,后來經著名戲曲名家魏良輔吸收其他聲腔的優點,又借鑒了北曲的演唱方法,對昆腔進行了改革,創造出轉喉押調、字正腔圓的新腔,就是號稱“水磨腔”的昆曲。昆曲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湯顯祖和《牡丹亭》。
元代的雜劇和宋元南戲的產生為地方戲曲樹立了楷模,大大推進了地方戲曲的發展。
二、戲曲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漢代,在民間出現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
唐代,出現了由先秦時期的優伶表演發展來的以滑稽表演為特點的“參軍戲”;民間的歌舞戲進入宮廷,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又出現了“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的趨勢,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
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1、萌芽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并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 如“儺戲”;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并向著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
2、繁榮 12世紀中葉到13世紀初,逐漸產生了職業藝術和商業性的演出團體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宋雜劇和金院本,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這個時期是戲曲舞臺的繁榮時期。
3、延展 16世紀明朝中葉,江南興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貫》、《占花魁》等戲曲劇目。這一時期受農民歡迎的戲是產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陽腔,昆腔受封建上層人士的歡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寫人民群眾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趙匡胤等。這時的地方戲,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黃。京劇是在清代地方戲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同治、光緒年間,出現了名列“同 光十三絕”的第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師,標志著京劇藝術的成熟與興盛。不久京劇向全國發展,特別是在上海、天津,京劇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劇種,將中國的戲曲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中國的戲曲種類有哪些?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于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占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中國戲曲種類看按什么分了,要按年代分古代(古裝)戲和現代戲,要按歷史分有傳統劇目(多為古裝)如《大登殿》《花木蘭》《四郎探母》等等,近代劇目(跟進時代的劇目)《劉胡蘭》《紅燈記》《沙家浜》等和新編歷史劇目如《魏征》。還有神話劇如《天仙配》《文王訪賢》等。安表演形式又分化妝彩伴和話劇《八一風暴》《茶館》等還有歌劇《劉三姐》等,最近有出現了歌舞劇《貓》等表演形式。
按劇情,結局分為四種以主要人物悲慘命運為主的悲劇《竇娥冤》《祥林嫂》,歡笑逗樂的喜劇《柜中緣》等,武術表演的武戲和以唱念為主的文戲。以上僅供參考請大家補充豐富,謝謝
四、老年人愛聽的戲曲有哪些?
霸王別姬(梅派) |
白蛇傳 |
定軍山 |
貴妃醉酒(旦角折子戲) |
群英會 |
借東風(須生) |
玉堂春(程派) |
九件衣 |
文昭關 |
望江亭 |
徐策跑城 |
轅門斬子 |
四郎探母 |
紅鬃烈馬(全部)鎖麟囊 |
探陰山 |
楊門女將 |
文姬歸漢 |
羅成叫關 |
游上林(折子戲) |
失空斬 |
三看御妹 |
孔雀東南飛 |
風雪雨樵 |
打金枝 |
漢文皇后 |
玉簪記 |
西園記 |
西廂記 |
李娃傳 |
花中君子 |
孟麗君 |
春香傳 |
追魚 |
蓮花女傳奇 |
第十二夜 |
情探 |
梁山伯與祝英臺 |
盤夫索夫 |
魂斷銅雀臺 |
舞臺姐妹·歸合 |